盛情点击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金融.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金融.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rch 25, 2013

Blackberry 恐怕又下错棋了

黑莓手机制造商RIM日前在纽约举行了发布会,宣布公司正式更名为黑莓,并如期推出新的操作系统BlackBerry 10,同时发布搭载该系统的两款智能手机新 品,其中包括一款全触屏手机Z10、一款全键盘手机Q10。

值得关注的是,BB10新品的首发地并不包括中国,而中文也不在系统版本所支持的语言内——黑 莓放弃了中国市场,而将目光瞄准北美和欧洲的高端设备市场。这对于希望凭借新产品重振旗鼓的黑莓来说,无异于一场赌局,并且现在看来异常凶险。


不懂Blackberry的领导层在想什么??

 


Friday, October 5, 2012

出动裸尸马的Genneva..

o(︶︿︶)o 唉。。。。。 难怪那么多人相信每个月2%的回酬是没有问题的。。。 那些驾名车,住大洋房,在过去几年赚的盆满钵满的代理不知道。。。。。 o(︶︿︶)o 唉。。。 都是政府的错!





看看之前这些家伙说的: 看看现在::
  看来。。。 这些投资的客人。。。 应该要求马出马。。。 才有可能把他们的问题解决。。

Sunday, May 6, 2012

好吃与好用的。。。

今天不屌政府!
今天只介绍好吃的与好用的。。。。。

四人 全猪美酒餐:(不吃后悔!)
 


RM19.90 全鸡餐!什么鸡都有!
好吃到流口水!

Eat All You Can Chicken Buffet + Free Flow Drinks, Salad, Soup & Desserts @ Hartz Chicken Buffet (Sunway Pyramid)





RM16.30 一桶金鸳鸯火锅。。。



现代人必备: Universal Car Charger>>> for iPad, galaxy, blackberry, HTC...
High Quality: Rad 6


Tuesday, January 10, 2012

必看电影:Too big to fail

一部让大家了解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金融危机的电影。。。。

《大而不倒》:资本主义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美国HBO电视台于5月23日播出的一部电视电影,改编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同名畅销书,是一部直击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纪实性影片。
    此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出过不少,最优秀的一部是索尼经典2010年出品的纪录片《监守自盗》,以宏观的视角记录了金融海啸的成因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的影 响,而《大而不倒》对事件的深入角度则更微观,以剧情片的方式聚焦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及其引发的金融动荡,以及此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金融动荡 为国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做出的救市努力。影片放大了决策的艰难和阻力以及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性,使得全片以一个高节奏的商战对抗的情节模式向前推进,尤 其是前半部分雷曼破产经过的段落,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后半段美国政府通过给各大银行注资的方式购入有毒资产,向中小经营者放贷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则更 像是一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其中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国会动员通过援救提案时说的一段话尤为惊心动魄:“信贷支撑着现代经济,缺乏信贷也能摧毁经济,如 果不能大胆快速地行动,就会重演30年代的大萧条,只不过这次会更严重,如果不通过方案,下周一就没有经济秩序可言了。”《大而不倒》之所以被誉为金融界 的《2012》,就是因为其对这段关乎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民生的危亡之秋的再现。


   《大而不倒》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包括美国政界精英及华尔街巨子在内的群英会,而众多演技派明星的加盟让整部影片星光熠熠,气场 十足,其中威廉·赫特扮演亨利·鲍尔森,詹姆斯·伍兹扮演雷曼兄弟公司CEO迪克•富尔德,保罗·吉亚玛提扮演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比尔·普尔曼扮演摩 根大通银行CEO詹姆斯·迪蒙,爱德华·阿斯纳扮演股神巴菲特……而影片导演则是曾执导过《狂野之河》、《洛城机密》和《8英里》等片的柯蒂斯·汉森。对 于一部电视电影来说,这可谓是超豪华的阵容了。这里肯定有对有关人物美化的成分,但还是有一些尖刻的东西值得玩味的,如在雷曼公司破产问题上,鲍尔森浑浑 噩噩的手下错过了请英国人施以援手的最佳时机,而迪克•富尔德由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到后来不顾一切捞取救命稻草以致遭韩国人唾弃的窘态等等,而忍痛坐视股 价狂泻的情景则再现了《华尔街2》中类似的一幕。
   《大而不倒》获得了今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和电视电影的提名,威廉·赫特、詹姆斯·伍兹和保罗·吉亚玛提则分获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提名。取材于真实历史的 电视电影是HBO的强项,如讲述伊丽莎白一世中老年生活的《伊丽莎白一世》,反映1890年白人对印第安人大屠杀的《魂归伤膝谷》,和记述2000年大选 时发生在小布什与戈尔之间的佛州选票丑闻的《选票风波》,都曾在艾美奖上大放异彩。不过今年《大而不倒》面临的是实力强劲的同门对手,由凯特·温丝莱特主 演的《幻世浮生》,前景并不明朗。

Tuesday, November 1, 2011

成立公司 Step by Step

Registering your business (sole proprietorship & partnership) in Malaysia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 in Malaysia has been steadily on the rise – to the extent that some don’t even know, but they are already business owners! Take for instance, the onslaught of girls who sell clothes via their blogs, or those who blog and make money from ads or advertorials – are they not entrepreneurs?

Several weeks ago, I accompanied 3 friends who were starting their respective businesses (2 providing IT consulting services, and 1 who sells products via her blog and the lowyat.net forum) to the Registrar of Businesses. They wanted to formalize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register their respective enterprises. Initially, there were mixed reactions to the process as one of them had tried to do it online, but failed, due to the convoluted process. They also started off with a negative perception toward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ir lack of processes!

Anyhow, the three of us trooped over to KL Sentral, as the new headquarters for the Compan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 (or better known in Malay as Suruhanjaya Syarikat Malaysia, SSM) is based there now. We were prepared to spend a few hours in queue, filling in forms, waiting and waiting some more.

Since witnessing it, I thought of sharing with you the step-by-step process on how to set up a sole proprietorship or partnership.

WHAT YOU WILL NEED.

Your identity card, money and a small bit of patience.

ONE.

Head over to Menara SSM@Sentral (No. 7 Jalan Stesen Sentral 5, Kuala Lumpur Sentral, 50623 Kuala Lumpur) and go on up the escalator to the first floor. Other branches nationwide are listed here. It’s a fairly small area with not that many counters, but they are surely efficient!

TWO.

Get a number, then ask for Form A from Counter 7 or 8. You can download a sample of this form here. Complete your form and wait for the number to be called.

THREE.

Submit your form and make payment. The fees are RM30 if you are registering a sole proprietorship based on the name as per your Identity Card. If you’d like to register a sole proprietorship or partnership with a name you’ve spent days choosing, then the fees will be RM60. An additional RM10 is charged to get a print-out of the business registration.

* These fees are for registration for a year. Yearly renewal is RM30 and RM60 respectively.
* They seemingly accept Visa, Mastercard and American Express cards, but don’t count on it. It was not functional when were there.

FOUR.

Now, put that little bit of patience to good use. When they call your name, or new business, confirm that all details are accurate, then, you may leave.

Honestly, the process is amazingly quick. The promise is that the process will not take longer than 1 hour. We were out of there within 45 minutes! How cool is that, considering it’s a government-based operation.

FACTS TO NOTE.

A sole proprietorship is a business enterprise that lists a single person as the owner. You may apply for online banking (Maybank2U) at no extra fees.

A partnership is a business between 2 or more partners. You will have to pay a monthly fee to use online banking services.

Both sole proprietorships and partnerships do not limit your liability to the business alone – if you are sued, you may stand to lose your personal property and belongings. To limit it,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s formed (Sdn Bhd) instead, but it comes with a lot more costs and paperwork.

Now that you’ve registered a business, what should you do next?

Well, you should have already checked for domain name availability beforehand. If you haven’t, you can head over to www.integricitytechnology.com to get it registered. Then, you can set up your email and website if necessary.

Learn about accounting and how to keep track of your income and expenses.

Look out for business tools to help you run your business better – interestingly, Microsoft has an entire website dedicated to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owners. It’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find out what you can do, since most if not all would have Microsoft products running within our offices.

Here’s a little more about what I’ve found out within this Customer Business Centre portal.

There are many simple-to-understand videos made to help you understand business topics better. My top 3 favourite articles+videos from here are (Presenting Data in Charts, Using Microsoft Office Excel Templates to Manage Financials & Make a Flyer Fast with Microsoft Publisher). My favourite section in the whole portal is the business resources portion – there are lots of interesting and updated articles on practical issues such as, “5 Ways to Keep a Customer Happy”.

Finally, for those of you wanting to learn a bit more about what Microsoft has to offer, there are 2 things you can do – attend FREE informational sessions and evaluate their volume licensing schemes.

I hope this helps you to jump-start your new business and go much further. All the best in your new ventures!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讓15個成功人物搖頭的壞習慣


養成好習慣的同時,相對的你有更多壞習慣需要面對與處理。特別在職場上,這些看似不嚴重,卻隨時可能改變你一生的壞習慣,唯有立刻跟它們畫清界線,才能真正成就大事業。菜鳥老鳥都要看!讓15位成功人物搖頭的壞習慣,到底有哪些呢?

01. 不講信用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不講信用是工作的壞習慣,「人無信不 立」,在工作職場上更是如此,小到與人有約要守時,大至生意上幾千萬、幾億之金錢交易,都要信守承諾,不講信用的人不僅讓人看不起,更無法立足於社會之 中。所以在信義房屋,要求大小集會都要守時,因為守時就是守信的具體表現,集會遲到就罰站,遲到幾分鐘就站幾分鐘,從董事長到一般同仁都一樣。(羅儀修)

02. 沒有好奇心

前 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陳丕耀:在工作上,不是你有speed(速度)或是服從目標,就能夠讓你在未來發展有滿意的空間,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思維。例如,以前 工作時常常接到客戶的抱怨,我在思考解決問題時,不是光想如何安撫解決它,而是去check它所有的舊檔案,看看客戶說的問題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的延續, 重新思考重點,而不是按老方法做事,讓自己在處理這件事情時能展現更高的附加價值。你要做到這樣,就要有「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會讓你去想更多,且想要做 更多。如果年輕時沒有就養成這種態度,以後要改就不容易。(劉鳳珍)

03. 自以為是

大宇資訊總經理李永進:現在產業競爭的環境愈來愈激烈,愈來愈需要團隊合作。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最討厭的就是有人特別自負,沒什麼本事卻十分自以為是,這種人不僅聽不下去別人的意見,也會阻礙團隊合作的順利進行。(李欣岳)

04. 勝而驕、敗而餒

智冠科技總經理王俊博:在遊戲軟體中,正面臨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的挑戰,因此遊戲廠商開發產品的速度要不斷加快。我最討厭整個團隊 的情緒,受到一款產品的成功或失敗而大起大落,成功就驕傲、失敗了則氣餒,這對後續的產品開發並沒有好處,最重要的是,要從已經開發的產品經驗中學到教 訓。(李欣岳)

05. 犯錯不敢講,不懂裝懂又不問

瞻博網路大中華區副總裁于肇烈:做業 務的,最忌諱犯錯不敢講,想辦法抹粉。或是怕別人知道你不懂,聽到別人說:「這個infrastructure非常好」,你就跟著說非常好,這樣別人永遠 不知道你不懂,你又不主動學習的話,就永遠不知道它的內涵。長久下去,對訊息的掌握度不夠,會讓公司做錯誤的決策。(盧智芳)

06. 不從根本解決問題

Timberland 台灣天柏嵐總經理吳美君:我們不希望員工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還沒掌握問題根本之前,只去治標不治本。為了尋求問題的本質,找出問題的根源,我們發 展了一套“High Impact Coaching(高效能輔導方法)”,透過不斷地追問,讓員工自行找出問題的根本,進而讓工作計劃臻於完善。(羅儀修)

07. 把公司的光環戴在自己頭上

萬寶龍總經理顧吉濤:精品業在舉辦很多活動的時候,經常要邀請、接觸名人,有些人沒辦法分辨自己到底是「粉絲」,還是專業經理人,甚 至會誤以為自己也躋身名流。在這樣的迷思下,你可能得到了關係,卻得不到工作的核心競爭力。要分清楚別人尊敬的是你的公司和品牌,而不是你個人。千萬不要 把歷史的皇冠戴在自己頭上,而是要小心地捧在手上。(麥立心)

08. 低EQ,擺臭臉

劍湖山集團總經理蕭柏勳:服務業要和人近距離接觸,一舉一動客人都看在眼中,所以情緒管理格外重要。若心情不好就馬上反映在臉上,服務品質馬上大打折扣,顧客看你一張臭臉,哪還肯再上門來?(黃采薇)

09. 開會遲到

台 積電人力資源服務處營運組織處長葉慶煌:福特六和身為外商公司,經常需要與美國或日本等國進行電話或視訊會議,在各國時差因素影響下,會議準時開始顯得格 外重要。許多年輕上班族認為遲到個5分、10分鐘並無大礙,這樣的習慣卻透露出「對別人不尊重」的態度,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你的遲到延誤了他接下來一天的行 程。主管也容易對你的專業、工作品質打折扣。(陳孟珠)

10. 隨便亂跳槽

微軟線上服務事業群台灣區副總經理林燕:網路新興的工作機會特別多,因此從事網路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工作穩定性相對比較不足,經常會 因為一些小小的誘人條件而輕易的跳槽,這點是很忌諱的。提醒年輕人在跳槽前,千萬要評估聘雇公司長期的發展及自己的生涯規劃,不要貪一時的小便宜,而影響 了下一份工作的職涯發展。(李筑音)

11. 臉孔太過嚴肅

書田診所行政副院長林乾坤:長 久以來醫生為保持專業形象,以及成長背景或許比其他人來得順遂,在看診時習慣以專業用語、嚴肅臉孔面對病人,較少使用諸如「請、謝謝、對不起」的禮貌性用 語。事實上醫生應該把病人當作客人,從顧客的角度重新思考醫療服務,聲音放輕、面帶笑容。書田醫院為求服務差異化,安排護理人員每天早上10點與下午3點 半「奉茶」,以舒緩院內顧客的等待時間,就是希望從環境與制度改善以往醫院診所的嚴肅氣氛。(陳孟珠)

12. 穿著只講個性,不看專業

廿 一世紀公關顧問副總經理丁立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展現自己的個性,常常會穿著太邋遢。在第一線帶人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年輕人急於表現自己,想要在穿著上 搶眼、突出個性,往往忽略最基本的服裝禮儀。每個不同性質的工作都有它必須具備的專業形象,公關顧問是幫企業包裝活動和形象的角色,穿著整齊合宜、讓大多 數的客戶都能接受才是最重要的。(尤可欣)

13. 挑工作做

無印良品副總經理王文欣:職場上重視團體工作,而團體工作不是每件任務都很有趣、輕鬆,或你喜歡做的。當你被指派做某件你不想做的 事,還能全力以赴達成目標,就容易增加主管對你的好印象。不管原因為何,這都是主管給你的機會。因此,你不停挑工作做,很容易失掉表現、學習、累積經驗和 能力的機會。最後就算你很想做某件重大任務,你也沒能力去承擔重任,而且主管會不願意再給你機會。(王曉晴)

14. 下午4點就等下班

中 華電信行動通訊事業群發言人石木標:最忌諱員工殘留過去民營化前的公務員心態,上班時喝茶、看報、聊天講電話,下午4點一過就開始整理包包等著下班,這些 都是舊公務員時代留下的惡習。現在電信業競爭激烈,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坐著等顧客上門、缺乏主動服務客戶的熱忱,反而要更積極培養實力,以免到了公司人事精 簡的時候,自己成了被開刀的對象。(李筑音)

15. 動作慢,沒效率

萬事達卡台灣區市場及業務發展副總裁楊雅婷:金融業競爭激烈,許多事務需要即時溝通,尤其是現在手機、email十分普遍,合作對象也都熟悉高效率作業了。如果員工動作慢,回個信就要一個小時,工作進度一定沒辦法如期達成。(黃采薇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裸體新聞》


商业的竞争已经来到这样的地步。。。。

大马的TV1, TV2, TV3 还老神在在?还十下十下??




Tuesday, August 9, 2011

当两只鳄鱼性交后。。。

马航与亚航的换股合作,相信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常常乘搭亚航飞机的朋友。

亚航出现以前,烂马航的机票贵到飞天,但是还是年年亏损,且还亏的很鸟大声,很鸟淋死,好像亏损是很威水的事情那样,真是干拿鸡。。。

好了,感谢亚航的东尼哥哥,弄了个非常便宜的票价,但是还是继续赚大钱且让公司不断成长,飞机越买越多,让全世界都知道有亚航的存在,亚航,可算是马来西亚人的骄傲(妈的,绝对不关政府的鸟事,ok?!)。

也由于亚航的竞争,烂马航被逼降价,被逼“产生盈利” (虽然是假的,是靠卖掉某资产二来的),但是,毕竟马航现在不敢再那么明目张胆的亏钱了,开始有了一点一点的良知与知道耻辱了。

晴天霹雳,这两只鳄鱼竟然要性交?
那么是不是又要重新会到当年马航垄断的情况上?大家又要卖贵票了?连马华都很怕,又好像反对党那样,在“外面”“呼吁”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唉,只要有垄断,消费者一定是输家,所以美国有“反垄断托拉斯法令”。。。

但是,,只是马航与亚航,合作,大家怕什么鸟?大不了不坐飞机改做船啦。。。

最可怕的垄断,大家没有办法避免的垄断,有不见有媒体大力报导?

贪腐国阵不是垄断了很鸟多年了吗?烂了很鸟多年了吗?贪污后还很鸟大声很多年了吗?
就因为它垄断,所以他的臭政棍天天叫人民感恩,那么烂还敢叫人感恩?为什么,因为他垄断!
所以越来越烂,越来越极端,越来越不尊重人民的权利,愚民们,你们醒了吗?

马航是在失去垄断后,在被亚航鸡奸后,才开始进步,开始尊重顾客的。。。

我们的腐败政权,应该也要下台后,才会进步,才会改好的。。。

如果你害怕商业上的垄断,他妈的你更加要反对政治上的垄断。。。
希望支持国阵的朋友们明白,因为你支持它,所以你要让它进步,让他成长,用你手中的票,让他下来,让他看清人民要什么,让他成长后,再给它上去吧,因为下来后再上去的政权,才是真正尊重人民需要的政权!

所以爱它,有时候不一定要支持它!教训它,有时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只要有政权垄断,人民一定是输家!



假博士在雅加达干拿鸡

Sunday, July 31, 2011

美债务危机可能影响美金价值

(华盛顿综合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干事拉加德警告,美国债务危机无法获得解决,将影响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拉加德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社访问时说:“这可能使美元相对其它货币贬值,也会使那些持有储备货币的人质疑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有效性。”

  美国两党连日来对节约和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依旧无法取得进展。众议院定星期五针对共和党版本的减赤方案进行投票,但民主党警告此方案将在参议院被否决。

  拉加德呼吁两党的成员“为了整个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克服政治敏感性和彼此的分歧,解决这个问题。

  她说:“美国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关注。世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许多领域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没有解决,令人担忧。”

  另外,评级机构标准与普尔星期四说,美国在接下来10年减赤4万亿美元(约4万8000亿新元)是个好的开端,但它今后必须累积更多储蓄以确保国家金融不会出状况。

  标准与普尔的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钱伯斯说,如此大规模的减赤额“反映决策人对处理美国财政问题的认真程度。”

  钱伯斯与一群客户进行交流时发表有关的评论,这意味一旦美国决策人愿意通过大胆的减赤举措解决债务问题,标准与普尔会把美国保留在AAA的顶尖评级。

  不过,他说,4万亿美元的节约举措,对稳定美国政府的债务与GDP的比例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个比例计算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与经济规模的对比,它取决于减赤的程度和经济成长的幅度。评级机构在决定评级时,一般以此为其中一个主要考虑因素。

Sunday, May 8, 2011

扎克伯格首个豪宅曝光 价值700万美元


腾讯科技讯(萧谔)北京时间5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加州帕洛阿尔托靠近Facebook新总部的地方,购买了他的第一个新家(如上图)。

扎克伯格的新家总面积为5000平方英尺(约合465平方米),有五间卧室、五个卫生间、“宽敞“的门廊、玻璃窗日光浴室和一个海水游泳池。房屋总价格为700万美元。

房屋的具体地址不详,因为涉及卖家和扎克伯格的隐私问题,卖家目前还住在那里。

这也是扎克伯格过去1年的第三个家。今年1月份扎克伯格租的新家地址,被Gawker泄露出去。不到1个月,扎克伯格就不得不去申请限制令,因为一位31岁男子曾到他家,索求建议和金钱,并在离开时留下这样一个字条:“愿意为他去死”。

扎克伯格为新家花了700万美元,不过有一本宣传册对该房产列出的价格标签少了100万美元。房屋本身很不错,有漂亮的篱笆墙和大院子,虽然其他没什么特色。相对于扎克伯格的财富来说,700万美元真算不了什么。

据《福布斯》公布的2011年度全球富豪榜,扎克伯格的净资产达135亿美元,排名第52位。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2008年十大蠢人蠢事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评出2008年十大蠢人蠢事,一篇名为《杨致远同微软斗气 又以失败告终》的报道位居第三位。


  华尔街日报称,杨致远与微软斗气,又以失败告终:如果在1999年,或是2006年,那么雅虎首席执行官杨致远还可以对微软每股33美元的收购报价不屑一顾,索要更高的价格。但2008年的雅虎已今非昔比。在提高了本已很高的报价后,微软终于失去了和杨致远继续谈判的耐心,终止了总值485亿美元的收购商谈。几个月后,随着雅虎股价跌至每股约11美元,杨致远仍然声称微软应该收购雅虎。杨致远的愚蠢做法实在让我们费解。

  其他上榜的人物和事件:
  1. 让雷曼兄弟(Letting Lehman Brothers)倒闭:进入2008年一个流行的理论是让陷入困境的公司倒闭会更好,因为这有助于清理整个系统,从长远来看对资本主义更有利。

  2. 鲍尔森(Henry Paulson)改变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ARP):就在市场逐步接受政府以7,000亿美元巨款购买不良资产的计划之时,财政部长鲍尔森有些莫名其妙地说,这个方案将放弃原来的目标,而演变为一个消费者救助计划。

  4. Legg Mason的传奇基金经理比尔•米勒(Bill Miller):在金融类股复苏上下了重注,逢低大胆买进这一屡试不爽的策略失灵了。

  5. 任何等待房地产商复苏的人:建筑类股在2005年至2007年初一直持续上涨,但在2007年剩余时间大幅下挫,成为那些没有见过JDS Uniphase在互联网泡沫后从未反弹的投资者的青睐对象。

  6. 艾林•卡兰(Erin Callan)闹剧:在她担任首席财务长期间,雷曼兄弟花了大笔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是非常非常的高。

  7. 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陷入汽车业泥潭:柯克•科克里安退出在通用汽车的投资后,低调地投资于福特汽车,但这比他在通用汽车的投资更加糟糕,科克里安在福特汽车上损失惨重,根据提交的公开文件推算损失接近6亿美元。

  8. 乐观的策略师:根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数据,今年3月的时候,对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底点位的平均预测值为1591点。当时,这相当于今年该指数会上涨20%。

  9. 欧洲央行:尽管全球其它主要央行终于认识到,信贷市场和经济进入了死亡螺旋,但欧洲央行仍坚持认为通货膨胀才是真正的问题。直到10月份,欧洲银行业的部长才最终认清了问题的实质,但也只是表示他们没有能力做很多事情。

10. MarketBeat宣称债券的涨势将会终结;不错,4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债价格出现了回落。当时看来别无它路可走,但美国国债却做到了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道琼斯公司的旗舰报纸,该报连同各种语言的专版在全球发行量超过1200万份,是最具影响的财经报纸。《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和《华尔街日报欧洲版》(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是其姊妹报,分别在香港和布鲁塞尔编辑出版,前者刚刚获得了亚洲出版协会所颁发的"优秀新闻报道"奖,后者日发行量超过94,000份。

  《华尔街日报》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创办于1889年。日发行量达200万份。同时出版了亚洲版、欧洲版、网络版,每天的读者大概有2000多万人。

Saturday, May 9, 2009

金融风暴vs少妇上床

金融风暴vs少妇上床
(哈佛评论)

  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

加强篇)  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完事了~~~女:......    
天亮后,男低著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事必,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8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2头,3头猪换一粒伟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通货膨胀。  当猪价格涨到16粒一棵的时候,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但换猪男越来越多,卖伟哥的决定,扩展生产能力,推出一种次级伟哥,如果你缺一头猪,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这个方法大大促进了伟哥销售。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贷款,让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选择借支流动资金  伟哥专卖店后来在即使你一头猪都没有,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金融创新,让现在的人花未来的钱,反正等你老了未来的钱你也花不动。  消息一出,换猪男越来越多,有人找伟哥专卖店,这个项目太好了,我们把它变成优  质基金,对外销售债卷,你们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结果伟哥专卖店觉得甚好,于是该公司把换猪男分三类,一类是拿现猪换的,一类是  一部分现猪贷的,一类是完全没有现猪借的,发行三种债卷。大家踊跃而上。纷纷购买  伟哥专卖店的债卷,伟哥专卖店生意太好,就把债卷销售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运作,该  公司也一并大发其财,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脱离实际伟哥销售情况来发行,给自己和伟哥专卖店带来巨大的现金收益。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实体经营到资本运作,经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为了防止自己债卷未来有损失,该公司决定给它买上保险,这样债卷销售就更容易,  因为一旦债卷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哇,债券公司销售这下子太好了,保险公司也获得巨大平白无故的保险收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风险对冲,策略联盟,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换猪男太多,排长队等待,该女无法承受,说老娘不干了,我搬家,一时间有无数拥有伟哥的欠猪男。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个别现象,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整个经济。  结果该女迟迟不肯搬回。一部分欠猪男没有收入,只好赖帐,结果大量债卷到期无法换现猪吃,债卷公司一看,一粒伟哥16头猪,这哪里还得起,宣布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次贷危机,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  哪里晓得债卷公司还把债卷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一看,这哪里赔得起,于是也宣布要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金融危机,还不会影响整个实体经济。
大量的人破产,不敢消费,经过经济下滑,没有敢把猪借给别人,怕有去无回,市场越来越冷淡!
哈佛导师评论:全国人民都要出血的时刻到了,虽然那些卖伟哥的,卖债卷的,卖保险的在赚钱的时候发了财,现在搞出漏子了,如果我们不帮他们埋单,我们将来还是最大的受害者。
伟哥专卖局决定向全国人民借7000亿头猪拯救市场,市场依然故我,全国有猪者和无猪者都很愤怒,谁拿走了我们的猪?
哈佛导师评论:早就告诉你们,为什么不去监管?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几个国外养猪户以负责任的大猪国形象来注猪,否则大家都要完蛋!
后文:据说该女已搬到中国定居,此外哈佛教授带的几个研究生也在中国淘金中。

本文系转载,非原创。 原文链接: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744430.html

Friday, March 20, 2009

AIG高薪风波背后的监管漏洞

  继2008年第四季度创下历史性巨亏617亿美元之后,AIG再度成为这场金融风暴的中心,不过这次的话题却是高管逆市高薪风波。AIG于3月 15日对外界宣布:目前正在给公司高管发放1.66亿美元的奖金。值得注意的是,据AIG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迪透露,1.66亿美元奖金中相当部分是发 放给该集团金融产品部门的。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导致该集团濒临破产、被迫接受政府近1800亿美元援助的罪魁祸首———CDS理赔业务正是出于该部门之 手。虽然后经奥巴马总统表示强烈反对而停止执行,但该风波仍然值得深思。

  撇开“多劳多得、收入与贡献匹配”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AIG仍然会在巨亏的情况下依然企图向其高管支付巨额薪酬。正如其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 迪所言,如不支付高额奖励,AIG将可能面临被上诉的窘境。毕竟在经济利益面前,AIG高管也不能免俗。更何况AIG高层本身掌握了集团的大量资源,在为 自身开支票时绝不会因为公司接受外部援助而有所吝啬。

  与其用道德标准来指摘AIG高管们,不如仔细剖析一下美国政府在援助时出现的监管漏洞,防范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虽然奥巴马总统对外宣布外国投 资在美绝对安全,但是如果美国政府援助金融巨头时,如果连控制金融高层们逆市派发高薪都做不到,那么全球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监管能力和美国经济的复苏期望 将会大打折扣。

  首先,AIG高薪风波暴露了美国政府对金融巨头干预原则立场问题。虽然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发挥市场的最大作用,但是在危机拯救的特殊时期,政府干 预将取代市场机制成为企业运行的主体。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主体,实质上代表的是广大纳税人的利益,政府在危机时刻对大型金融机构干预的法理基础是维 持金融市场运作,保障广大纳税人的合法权利,绝非单纯的为了维持金融机构生存。

  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危机干预必须体现全面有效控制的原则,而绝非在经济平稳时期的尽少干预。尤其应当控制AIG此类金融机构的内控 机制和内部运作效率,在集团稳定运行之前,绝不能让企业出现违背纳税人利益的情况。尤其是在集团运营不善时期,逆势给高管派发高额分红奖励实质上是损害政 府所代表纳税人的根本利益。

  其次,AIG高薪风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干预监管程序上的不足。如果说AIG员工在造成集团巨额亏损时期依然能从公司领取高薪表明AIG内部管理 混乱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在实施干预援助时忽略AIG员工薪酬激励上的漏洞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程序问题。考虑到AIG于2008年持续巨亏与接受政府援助近 1800亿美元,AIG在技术上早已实际破产,目前所倚仗的无非是纳税人的资助,绝非集团高管的努力经营所得。政府必须设法在AIG归还援助、经营重归正 途之前限制员工薪酬收益。

  合理的程序安排是在大规模援助之前实施技术性破产程序,将公司资产负债重新清算,剥离不良资产,同时与旧有员工签订新的薪酬劳动协议,确定在政 府援助干预时期的合理薪酬范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限制AIG高管逆市为自己开出高薪的类似事件。此外,AIG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迪用高薪限制人才流入说 事纯属无稽之谈,正是他所言的华尔街“高薪人才”造就了AIG的历史性巨亏与这场金融风暴,他们理应为此承担相应的经济与社会责任而不是领取高薪。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AIG:美国国际集团错在哪里?

美国国际集团错在哪里?
---------------------------------------------
保险商的任务是分散风险,但该公司将宝全押在房价上,风险过于集中

美 国联邦政府贷款850亿美元救赎美国国际集团,引发的争论虽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清楚无疑:这家在全球保险业堪称龙头的公司在管控自身风险方面的技艺可远不 够娴熟。虽然坐拥资产逾万亿美元,年销售额1100亿美元之巨,然而在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还是走到了破产边缘。公司管理者曾试图游说纽约州监管部门 解除部分保险法规,使其自身能够调用子公司的资金救急,并且试着通过华尔街筹款750亿美元。然而这些努力显然徒劳,就在美国国际集团忙着脱困的同时,该 公司股价从最近52周的高点70美元一路狂跌到1.25美元。由美国纳税人出资的救援计划虽将其80%股权收归美国政府,但终究无法挽回股东权益在过去不 到一年中蒸发1840亿美元(相当于股东权益的97%)的事实。
何来如此?一切似乎可以追溯到美国国际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Maurice R. “Hank” Greenberg)任内。在他就职的40年间,格林伯格将公司打造成了全球保险大鳄,其方法之一就是向复杂业务领域进军,承保鲜有人敢碰的风险业务。格 林伯格因涉及会计丑闻而于2005年被迫下台,但他仍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并强烈批评继任者马丁·沙利文(Martin Sullivan)以及今年6月才接任的罗伯特·维勒姆斯塔特(Robert Willumstad)对集团的管理。依照美国政府的救援计划,另一保险商好事达(Allstate)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爱德华·李迪(Edward M. Liddy)将取代维勒姆斯塔特入主美国国际集团。获救后,公司董事会发表声明称,联邦贷款将保护该公司保单持有者的利益,缓解信贷评级机构的忧虑,并 “为公司有序地出售资产提供必要的时间”。
格林伯格9月17日对《商业周刊》表示,美国政府的措施过头了,公司需要的不过是一笔短期贷款,以弥补因过去一年损失过大而造成的资金短缺。格林伯格还坚 称,如果今天依然是他掌舵,美国国际集团的形势就会大不相同。“我不会任由形势演变至此,”他说,“我们有很严格的风险管控机制,但显然没好好执行。” 就在救助计划宣布前数小时,以格林伯格为首的部分投资者还告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他们打算收购美国国际集团资产或接管该公司。不过美国国际集 团表示,公司的财务问题恰恰起源于2005年及之前的一些决策,那时正是在格林伯格在任。“他冒了太多风险,”《Shiff's Insurance Observer》总编戴维·希夫(David Shiff)评论道。他长期以来始终对美国国际集团颇有微词。

盛誉有价
美国国际集团于1987年起介入衍生品市场。10年后,一种为借贷各方转移或对冲风险的衍生产品信贷违约互换(CDS)问世。美国国际集团凭借极佳的信贷 评级成为这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经常针对他人的信贷合约提供保险,用自己的优良评级为别人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即以一揽子贷款作抵押的证券)作担 保。这些担保后来成了它的梦靥。用IDX Capital首席执行官杰米·考利(Jamie Cawley)的话形容:“他们把自己的信贷评级变现并出租。”
美国国际集团还通过其他途径涉足美国住房信贷市场:其下属美商联合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United Guaranty)专做抵押保险,从2007年起陷入巨额亏损;对抵押担保证券(MBS)的投资,也在过去一年里因资产大幅贬值而付出了120亿美元成本 ——美国国际集团为保证旗下各保险公司满足法律严格规定的资本金要求,而必须向子公司提供的注资。至2008年年初,美国国际集团所持衍生产品加速贬值的 态势已非常明显,审计公司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遂责令其下调对这些产品的估值。这引起了Gradient Analytics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唐·维克瑞(Donn Vickrey)的注意,他开始质疑美国国际集团的盈利能力。维克瑞查阅了该公司申报给美国证交会的材料,记录下了该公司衍生产品逐步贬值的全过程。结果 显示,2007年9月30日时还只有3.52亿美元的累计亏损,两个月后已膨胀到60亿美元。(这一数字现在有多大,维克瑞称还“不得而知”。)因为曝出 会计丑闻、修改财务报告以及为安抚监管部门而撤换首席执行官等事件,美国国际集团已曾向监管部门缴纳了高额罚款。现在,它再次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
春季,公司股票持续下跌。6月,前美国国际集团董事伊莱·布罗德(Eli Broad)会同两位重量级投资人——戴维斯精选顾问公司(Davis Selected Advisers)的谢尔比·戴维斯(Shelby Davis)和Legg Mason公司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致函公司董事会,要求任命临时首席执行官取代沙利文。此外,今年头两季美国国际集团的亏损额达到创纪录的130亿美元,不断攀升的次贷 损失是原因之一。格林伯格也致信曾被认为是其门徒的沙利文,提出了类似的批评,并指出,公司管理层已彻底失去了信誉,公司已“陷入危机”。如此的评价来自 格林伯格,形同诅咒。(打到沙利文位于纽约州查帕瓜住宅的电话全被转到公司的公共事务办公室。)曾任花旗集团高管的公司董事长维勒姆斯塔特随即获任首席执 行官。
美国国际集团的信贷评级是支撑其度过整个夏季的关键因素。即便收益下滑,其评级仍居高不下。无论存在多少问题,没有人怀疑它的偿债能力。毕竟它是全球屈指 可数的大公司、大品牌,毕竟在130个国家开展有业务,其让人生羡的信贷评级仍支撑着下属子公司以优惠的条件借贷,例如专营飞机租赁业务的国际租赁金融公 司(International Lease Finance Corp.)等。对于这些子公司而言,没了这个条件,也似乎就没了留在美国国际集团的理由。因此当美国国际集团在8月份公布亏损53.6亿美元后,脱离它 的呼声也渐行渐高。

几近消亡
随后,华尔街的伤亡日渐惨重,雷曼兄弟破产了,美林把自己卖给了美国银行。如果这时美国国际集团还需要钱,它还能去哪里找呢?美国政府已经说了,金融机构要自谋生路。
9月15日,众评级公司开始下调美国国际集团的评级,触发该公司所持衍生品合约中的条款,迫使公司必须追加145亿美元的资本金。鉴于它刚在5月份通过股 市和债市融资200亿美元,又在短短几周前获得了一笔4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再度获取资金的渠道已非常有限。随着其股价跌破曼哈顿地铁票价水平,美国国际 集团看上去真是离死不远了。
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终于无奈地承认,它不会坐视美国国际集团倒闭。后者名下管理着总值4410亿美元的信贷违约互换资产,关系着全球主要金融 机构的利益,已大到不能倒闭。然而美国政府似乎并不想长期与之结盟,提供给其的也只是2年期利率可调节贷款,起始利率大致在11%。9月17日,公司股票 持有者在不完全了解政府救援计划的情况下,出于害怕股权摊薄的心理,再度抛售,将公司市值再砍去46亿美元。
保险商的首要任务是将风险分散。然而将赌注大举押在房价上的做法使美国国际集团承担的风险过于集中,以至时局转淡时不堪一击,付出惨重代价。而对于美国纳 税人而言,问题则在于它的窟窿有多深,该公司还需多久才能脱困,还有就是850亿美元够不够用。专家们认为,较之惯常的牵线搭桥,美国政府此次的风险要大 得多,直接承担了单个公司资金短缺升级的风险。“我认为,没人知道这风险到底多大,” 维克瑞说,“说知道的,都是信口开河。”